华钰影业有限公司

 
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业务领域 案例中心 留言咨询 联系方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 > 《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》:含着热泪奔跑,脱贫路上“一个都不能少”

《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》:含着热泪奔跑,脱贫路上“一个都不能少”

来源:本站   发布时间: 2020-09-04 11:02:24   字号: [大] [中] [小]
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系列纪录片《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》,长期跟踪拍摄了生态移民、易地搬迁、产业扶贫、驻村帮扶等脱贫攻坚模式的典型样本,展现的正是中国人在摆脱贫困方面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探索。


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,“小康”这个词就出现在《诗经》里。《大雅•民劳》中说:“民亦劳止,汔可小康。”这句话清晰描绘出古代中国人对安定和宽裕生活的向往。此后,无论沧海桑田、朝代更迭,“小康”始终都是老百姓的追求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摆脱贫困、共赴小康更是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。这70多年来,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,中国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索。
 

就在今年8月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系列纪录片《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》,长期跟踪拍摄了生态移民、易地搬迁、产业扶贫、驻村帮扶等脱贫攻坚模式的典型样本,展现的正是中国人在摆脱贫困方面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探索。该节目感人至深,催人泪下,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好评。
 

贫穷的根源是什么?为什么要精准扶贫?
贫困是人类的公敌。人类文明史既是一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,同时也是一部不断战胜贫困、逐步实现人的解放与发展的历史。
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。如果把时光调回到42年前,也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有7.7亿,贫困发生率为97.5%。贫穷,一度成为中国人怎么也撕不掉的标签。
 

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贫穷的固化?贫穷的根源是什么呢?这其中重要的一项,就是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。这一点,从《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》的拍摄地点就可见端倪。
《云中的莲花》这一集是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拍摄的。摄制组跟随援藏干部护送放假的孩子们回家,他们从县城开车60公里,之后还要下车徒步30多公里,才能抵达多卡村。中间有一段路叫巴隆悬崖路,最窄处不到30厘米,与雅鲁藏布江的落差近200米,大家不仅要贴着悬崖边走,还要经过一片滚石流沙区。但就是在这样的大山深处,生活着31户村民。 
《工作队里的年轻人》拍摄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的天生塘村。这里地势十分陡峭,几乎悬挂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陡坡上。村民说,土豆放在地上自己会滚,有时候甚至连牲口和人都会滚下去,生存条件极端恶劣。
整村易地搬迁成了这些地方脱贫的首选。就像网友说的,“这代人尽可能搬离这种恶劣的地方,下一代人就安耽了。”
造成贫困的另一个根源是劳动力的缺乏,以及疾病的困扰。
《从赵家洼到广惠园》里,山西省岢岚县地处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腹地,赵家洼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。特困户王三女的丈夫、儿子都已经去世,儿媳出走后,给她留下一对智力障碍的孙儿孙女。60多岁的王三女拉扯着两个孩子,十分不易。
《这一年》里,贫困户王秋生老两口年过六旬,只会种地,如何养活正在上小学的孙子孙女,一直是他们发愁的事情。
《茶林故事》里,在湖北恩施深山的茶林堡村里,五保户张新华孤身一人住在四面透风的棚子里。
2013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,首次提出“精准扶贫”;2015年6月,他在贵州考察时,进一步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“六个精准”的要求,即扶持对象精准、项目安排精准、资金使用精准、措施到户精准、因村派人精准、脱贫成效精准
脱贫攻坚,精准是要义。中国的扶贫政策不是大水漫灌,而是精准滴灌。它因地制宜,有的放矢,不仅要根据村子的自然条件等确定该村的帮扶策略,还会根据贫困户的劳动力状况和收入来源等要素分类建档,展开差异化帮扶,扶贫重点具体到每一户、每一人   如此攻坚克难啃硬骨头,到了2019年,中国现存贫困人数仅剩551万,贫困发生率为0.6%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。从7.7亿到551万,中国短短40年的脱贫成绩,震惊世界。
扶贫,到底扶的是什么?
早在20多年前,习近平就写出了《摆脱贫困》一书,他的决策依据来自泥土。中国是不能容忍群体性、区域性的贫困长期存在的。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,这19个字,字字千钧。
《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》中最打动人的,莫过于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——他们都有着强烈改变贫困现状的内生动力。
从屡战屡败却永不言败的茶农杨直东(《茶林故事》),心中有把小算盘的刘培启(《洪湖水岸》),到乐观开朗的嘎玛平措(《云中的莲花》),一个个性格鲜明、内心活动丰富的个体,展现了在摆脱贫困的奋进道路上强大的主观能动性。
 但改变永远是一件困难的事情,尤其是改变贫困。“扶贫必扶智,治贫先治愚”,这是扶贫工作“志智双扶”的原则。如果不对贫困户进行生存理念的重塑、精神世界的引导,他们就会陷入知识匮乏、智力不足、身无长物的困境。这样一来,即使脱了贫,也可能随时出现返贫的情况。
如何才能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、勇气和信心,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识、新技术,各地扶贫干部各显身手。
在《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》中,有多少个贫困的故事,就有多少个扶贫干部坚守责任的身影 《山路弯弯》这集中,山西阳泉市旧街乡虎峪村,在驻村书记淡永刚的帮扶下,以前懒散的青年杜牛小承包了梨园,可刚买了防鸟网就遇到了雹灾,网被砸坏了,他打起了退堂鼓。在淡永刚的不断鼓励下,他重新架起了网,精心管理着果园。如今虎峪村全村都种起了果树,淡永刚帮助这里的玉露香梨打开销路,实现了整村脱贫。
《茶林故事》这集中,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茶林堡村是个深度贫困村,村里的青年杨直东无论干什么总是失败:在县城开洗车店,房子被收回;回乡种植白茶,茶苗枯萎死亡。绝望之际,驻村工作队鼓励他振作起来,还找来专家帮助查清病因。在专家的指导下,茶苗的难题解决了,他在茶园中种植的辣椒也丰收了。 这些鲜活的故事,给人带来了温暖的观看体验,也让我们体会到每一位扶贫干部的平凡与不凡。有网友留言,这些扶贫干部践行的正是“脱贫路上,一个都不能少”。还有网友发出感慨,“如果你是贫困户,希望你振作起来,学技术、学经营、勤劳作、善持家,政府帮一把,自己蹬一脚,力争早日摆脱贫困。如果你不是贫困户,希望你和大多数人一样,关爱弱势群体,积极帮扶贫困,助人度过难关。” 
 《工作队里的年轻人》这集里,面对不理解政策而吵闹的群众,青年工作队队员李梅始终耐心安抚解释,此时她的丈夫——昆明东川区的扶贫干部,因公殉职不过百日。但李梅说:“人生或许就是这样,含着热泪奔跑。”这句话饱含深情,让网友集体飙泪,纷纷说要“二刷”。 含着热泪奔跑,脱贫路上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2020年,中国将迎来一个关键节点,我们将见证一个历史的发生——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将全面摆脱贫困,进入小康社会。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,我们是如此幸运。哪怕我们每个人只是一滴水,但14亿滴聚合起来,就会产生奔腾向前的动力,就会是汹涌的时代浪潮!

 

<返回列表

相关链接

华钰影业有限责任公司
Huayu Film Co., Ltd.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

邮箱:bddfzc@126.com

电话:010-63906628 传真:010-63906621


Copyright © 2007-2019 , All Rights Reserve 网站建设:搜扑互联